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不要人云亦云

人的心靈算得上全世界最脆弱的一件東西。之所謂脆弱,就是再堅定的意志只要被反覆地灌輸一種思維,在潛移默化下,那個人慢慢就會接受這套思想,也會運用這套思想去處理事情。就比喻所謂紅色或者綠色,也不過是前人定下來的一套規則。

在《無名殺機》裡飾演馬丁哈利斯博士的里安尼遜,當他因意外失憶後就成為無法讓他人定位的人物。失憶後的他在心裡有一套自我的價值觀,就是他認為自己絕對是如假包換貨真價實的馬丁哈利斯博士;可是現實社會又給予了他另一套價值觀──他不是馬丁哈利斯博士,馬丁哈利斯博士另有其人。起初他不相信現實所為他帶來的玩笑,但一次又一次的印證讓他不得不逐步動搖自己的信心。

為了讓這樣疑幻似真的戲碼有更立體的表現,導演更特地將情景定位在歐洲的德國。其實之所以選擇德國,只要翻開歷史即可見一斑。由於德國曾經長期分裂成東德與西德,各自歸屬不同的政治思想體系,同樣的德國人卻受著不同地域的關係而擁有不同的身份與地位。這樣的情況與男主角所面臨的窘局不謀而合。有著地理上的配合,男主角的性格就有更鮮明與突出的輪廓。

在極度疑惑感籠罩底下,對於男主角而言,要麼,就是坐以代斃接受別人的思想價值;要麼,就是決意拼命尋回失落了的身份。而他,選了後者──一個否定大眾付予的所謂客觀價值的決定。

電影的結局到底如何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一如男主角般的勇氣去推翻大眾所安排下來的一些規條與準則。人類害怕孤獨,為了擺脫孤獨我們只好找尋同伴,但人類往往將本應理性的客觀決定扭轉成感性的主觀意願,把真確交由人數的多寡去量度與審視道理或事情,在人云亦云的羊群心理下,答案也就成了如「五十五十」的賭博行徑。

所以當我見到香港市民因一失實報導而爭相購買食鹽,我由衷希望大家可以抱有馬丁哈利斯博士般堅持自己與相信客觀理性分析的思想,在群體的生活中擁有獨立的批判思維,這樣我們的心靈才能變得更加堅壯,變得更加結實,再也不會受到一些失實、無中生有的話題所擺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