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一時瑜亮



「既生瑜,何生亮」關係,在中西歷史的洪流裡不斷地發生。這樣的戲碼,幾乎隨手沾來:項羽和劉邦、蔣介石和毛澤東、特拉斯和愛迪生、拿破崙和威靈頓、希特拉和邱吉爾,還有薩里埃利和莫札特。

《莫札特之死》講述意大利音樂家薩里埃利,因為名利無盡的慾望逼迫,認為只要一直以善良的心去待人處事,就能夠換取上帝的照顧,使他能夠得到充足飽滿的名利享受。但莫札特驚世的音樂天份,使薩里埃利信仰出現動搖,覺得上帝是刻意派遣莫札特,以他的天才來嘲諷自己的平庸,結果引起薩里埃利無比的妒忌。當善惡變得自相矛盾,良知再也起不了警醒的作用時,薩里埃利決定將原本對神忠誠的態度,轉變為對神分配不公的控訴,並企圖與神為敵,挑戰和改變上帝旨意下的命運,不擇手段地把莫札特迫上絕路。

薩里埃利與莫札特,就像西部牛仔的對決:誰先拔了槍,命中了對手,誰就能擁有一切。可是一時瑜亮,又是否必須判定誰將能成王,誰只能敗寇?英雄對視,不必怒目,微笑也可。有時候就像咖啡和奶茶,獨立有自我的味道,混合卻造就別的感覺。咖啡和奶茶不需一決高下,就像金庸和古龍同是武俠小說家,本身卻屬於不同的風格,各自在自己的風格上獨樹一幟,互相的挑戰就成為多餘的舉動。

或許他們本來可以成為一對知己,只是命運為什麼要將他們放在這樣的一個處境?抑或其實,所謂命運,有時候純粹是自己為行為強加的藉口,說到底不過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魔在作祟,只要將開雙手,一切的恩怨情仇,也就化為烏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