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中學的時代學習過一種寫作方法:要讓人下筆如神,先決條件是有充足熱身。所謂充足熱身,就是在真正下筆前先閱讀大量與寫作體裁相關的書籍,譬如說想寫議論文,不妨在寫作前幾星期特意閱讀大量報章社評;想寫遊記,可以多翻看旅遊書籍──不是那些充斥景點和幾句與圖片相關簡短介紹的格子速食天書,而是真正記載旅遊心路歷情的那一種。基於近來的寫作體裁,過去的半年來閱讀了大量的傳記,其中一本閱後讓我感到震撼的,就是這本:
書名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作者 :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
出版 :麥田出版
ISBN :9789861207896
不過這本書對我而言有多震撼並不是我想分享的部份,我也不是想特別推介大家看這本書,所以甚麼感想心得則按下不表。
這本書究竟算不算作傳記呢,大多數人會將這本書歸類為像《唐山大地震》之類的報告文學,但於我而言它既是報告文學,也是傳記,因為它不但合乎報告文學「以旁觀者的角度記述現實所發生過的人和事,並抒發情感」的定義外,也蘊含了記載人物人生事蹟的傳記特色。
這部書其實早於2011年6月,亦即金正日逝世前半年已經出版,不過直至國際媒體正式公布金正日的死訊時,才在書店中的一隅挪到書店最當眼的地方擺放──這本書並無正面談及金正日,反而著眼於北韓人民的生活,但金正日的離逝讓普羅大眾再度關注北韓人民的生活,涉及這種時事議題的書當然成為搶手貨。這本書用膠袋密封包裝,無法在書店先行試閱,價格也相對其他暢銷書籍為高,但從2011年的12月至今已經快將3個月,這本書依然佔據香港連鎖書店的暢銷榜,可見大家對北韓的議題很感興趣──我最記得金正日死後Facebook瘋傳一段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的有關北韓的紀錄片叫作《Inside North Korea》,這部紀錄片早在2005年便已公播,那時候我與別人分享大家都沒有反應,可見金正日死後更能吸引大眾聚焦。其實除了《Inside North Korea》外,BBC在同樣的時份也公播了一齣以第一身真實呈現脫北過程的紀錄片,叫作《Escaping North Korea》,或許後者沒有中文字幕,沒有轉載。當然,提到傳記,不得不提《賈柏斯傳》。
書名 :《賈柏斯傳》
作者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出版 :天下文化
ISBN :9789862168370
《賈柏斯傳》我重覆閱讀了兩遍,兩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其實這本書我覺得可以成為中學生指定閱讀書籍,因為很有厲志意味,不過我相信對於大多香港人尤其是中學生而言,這本書太厚,可能翻了幾頁就擱在一旁,即使是老師要求的閱讀報告大家也淪落到上網找些資料胡亂堆砌一下文章遞交了事,這樣也沒有意思。
有趣的是,《賈柏斯傳》原來的英文版又或者中文版都是精裝硬皮的,不知何故近來中文版出現了所謂假精裝──我覺得配上精裝有點言過其實,難聽一點叫做軟皮平裝──將整本書的質感大大降低,彷彿將原本高高在上的《喬布斯傳》貶為成千上萬的普通書籍。或許是中國人不太習慣翻閱精裝書,覺得「又厚難讀又難拎」,繁體版出版商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自貶身價改為所謂假精裝,但其實我想說大多數普羅大眾才不會對喬布斯的一生起甚麼興趣,他們只管Apple究竟出的新產品潮不潮、爽不爽,「喬布斯是何許人也?干卿底事。最緊要是他出的產品夠好。」
不過老實說好像除了我,我未曾見過有人拿著這本書在街上看──外國人見過好多次,都是在咖啡店中碰見,或許中國人比較喜歡在家裡閱讀吧,但據我感覺是大多數人都因為覺得尷尬而沒有拿出街。「可是為甚麼要尷尬呢?」我問過幾位朋友,他們都沒有買這本書,但他們都同樣答我因為怕被人覺得造作……其實造作之情從何而起我無法理解,不過如果這是實情的話我覺得香港很可悲──當個人的閱讀習慣都要在乎別人的感覺,到底有幾多香港人在勇敢做自己?我想沒有。因為向西村上春樹的新書《一路向西》有多人買,也敢在網路上討論,就是沒有敢拿出街看,這和有種嫖妓無種承認的窩囊廢,其實……有甚麼分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