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木勝導演的電影《新少林寺》中,其中一幕是曹蠻闖進少林寺內,用槍對著奄奄一息的霍龍在猶豫是否開槍。當時的曹蠻並沒有扣下板機,最後由侯傑代下殺手。及後窮凶極惡到臨界點的侯傑在與曹蠻一次衝突時,回憶起這一幕情景,便問曹蠻:「為什麼在少林寺不開槍?」曹蠻默言,侯傑續道:「慈悲呀?」到底曹蠻為什麼會在少林寺不開槍呢?劇中並無交代,所以可以有很多可能性的闡釋。
正面的話,很有可能這出電影希望藉曹蠻這刻的猶豫,來反映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佛性。曹蠻半途將邪念發揮至極,策劃了一次有力而組織性強的以下犯上,試圖將侯傑的地位推翻,並給他一個滿門抄斬。背叛與殺人都是惡的表現,這是佛家的意識形態中並不容許發生的事情。只是侯傑的橫蠻專制和意見不合,使曹蠻感到難堪,迫其造反,更讓曹蠻在之後因追捕失蹤的侯傑和貪婪錢財而濫殺大量無辜,使他的積惡與日俱增。但是,每個人背後仍然懷著一口善良的佛性,當曹蠻在最後走出那所殘缺不堪的少林寺,目到外間的一切頹桓敗瓦時,他終於覺悟了。衣衫不整、血流披面的曹蠻整個人在嚎啕大哭,正襯了那時候不殺霍龍的慈悲之心。
當然也可以一百八十度扭轉,說他這刻的猶豫是懷著機心的決擇。曹蠻在沖進少林寺時說的第一句就指出,誰擋「侯司令」的人只有死的下場,而不是誰擋「我」者死的一句很自誇的話兒,這反映出曹蠻其實心中仍然有侯司令這位上司存在。在活捉或殺害,都需要侯司令的指示,他的猶豫並不代表了慈悲的心,他只是在將忠誠交予侯傑,反而是侯傑多慮了,讓曹蠻覺得侯傑的內心存在著一種莫名的害怕,害怕反而使曹蠻乘機而入。而最後一幕曹蠻的痛哭,也不是覺悟的釋懷,其實是他被失敗狠狠地打擊著:一是他失去了金錢與權力、二是他失去了可以亦師亦友的上司、三是他在未來將要面對很可能無止境的孤獨;四是他將要被大眾所審判,犯上牢獄之災。他受不了,所以,他哭了。
每個人在對待別人之前都會將心比己,亦即使說自己怎樣對待別人,自然也會認為別人會怎樣對待自己。所以,小偷相信所有人都是賊,騙子不相信別人的話兒,間諜懷疑所以身邊的人,而和尚則認為人皆善良可化……電影有時候可以充當做一面鏡子,當你看到曹蠻猶豫不殺霍龍時,想起了怎樣的原因,很大程度,那個原因就是你的內心的一個性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