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對於我來說,除了是用來充當交易的媒介外,並沒有其他用途。它──沒錯,是死物它──只是工具,沒有生命的一副工具而已,它的價值很少,多的不過是面額,可是再巨額的面值,都不可能超越任何感情。
然而,這個社會充斥著很多商業(Commercial)。所謂商業,就是指那些以獲得金錢為目的而進行的行為。「商業」是好是壞的分析這裡不在話下,但因為這個社會商業性的活動太過頻繁,結果很多關係都是建基於交易之上,那些關係本身就不帶有任何感情,所以全都是用泥造的堡壘,輕輕一推就散了。
不過實在太有多這樣的關係在我們身邊發生,而且大家產生關係時都不會開宗明義的去告訴對方:「我跟你認識是為了你的錢呀。」結果我們很難去辨清那些才是真正的感情,那些是薄如蟬翼的冰。結果很多原本是真感情的關係,都因為猜忌和懷疑而決裂。
甚至乎很多行為的出發點原本是很簡單的想法,但總是被人扯上了金錢利益的意圖。「我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那女孩」其實就是《社交網絡》這套電影的潛藏大主題──我懷疑連《社交網絡》這套電影的誕生,也是與電影本身的題旨緊緊相扣。如果電影說的是事實,那麼Facebook的誕生,就是沿於男主角他希望用成就去換狠撇他的女孩的回心轉意。可是男主角朱克伯格的行為,卻被扭曲成為商業偷竊和商業詐騙,最後與朋友們因為金錢瓜葛,最終對簿公堂。
人生本來就充滿諷刺,事與願違一直是人生的一種寫照。每個成年人在外頭努力打拼,目的無不是希望給家庭更多物質上的享受,讓家人得到快樂。只不過,絕大部成年人都因為太過苦幹,反而忽略了家庭,以為錢就可以令大家快樂,以為錢就是一種愛。結果在這樣的觀念下,孩子們得不到父母的關心、老人家孤獨地渡過餘生……所以我們才會聽到古巨基唱《愛得太遲》。男主角朱克伯格的一手一腳建立了能夠連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網站,但到頭來,他失去所有朋友,失去了愛他的人。這,是他本來的意圖嗎?
去到電影的最後一幕,他一個人孤伶伶的坐在會議室內,不斷的按著自己親手建立的社交網絡平台Facebook,等待她前女友的好友邀請回覆。他不斷不斷重覆按著重新整理,就好像過去他一直在更新Facebook的會員人數。可是他,除了Facebook,甚麼都沒有了。
但,最大的錯不在他,最大的錯,在於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