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澳門回歸便滿十三周年。
同是殖民地,同是中國人,回歸後的澳門,偏偏教港人稱羨,常常痛恨自己不是澳門人。其實澳門,不過是依賴葡人遺下的老本,一個是賭業,一個是古建築,才能帶來興旺的旅遊業。
五百年前的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搖指澳門,便輕鬆進駐於此地,直至鴉片戰爭,英國取得香港主權之前,中國南方經濟文化最蓬勃的地方,當然就是澳門。
雖然澳門的地位,日後被英佔香港所取代,但澳門命不該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葡日的連帶關係,澳門成為華南唯一港口,外間風火連天,這裡卻百業興旺,民眾因朝不保夕,通通撒手一博,賭業抬頭。
戰後,葡萄牙見轉型時機已到,引來一條《承投賭博娛樂章程》,即使備受當時中國學者指罵,說葡人此舉乃荼毒中國人心智之計,罪大惡極,好在葡人一於少理,終究成為澳門的保命符,成為中國人的旅遊勝地。
十三年前,葡國撤出澳門時,將澳府大量儲備,挪作維修葡國在澳門所建的四百年古蹟,只餘下數十億元予下屆政府交接。在很多中國人眼中,此舉分明想埋下「政治炸彈」,根本有心花光儲備,然後拍拍屁股走人,陷澳門政府於死地,非常陰毒,好在葡人一於少理,終究成就了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西方人旅遊熱點。
賭業興旺,讓澳門免疫於沙士和金融海嘯。新口岸金沙娛樂場,在經濟低迷的零四年開業,開幕當天,人山人海,入場人次超過二萬五千人,迫爆玻璃,幾位外藉老闆,在高處俯瞰賭場,笑得合不朧嘴,他們早對中國人心理了然於胸,知道中國人愈身陷囹圄,就更會下注豪賭。
當香港還在陰霾之中捱世界時,澳門的人均收入,已以萬元計算。零八年金融海嘯,澳門政府仍有閒暇大舉派錢,一派派足五年。
澳門賭風日盛,本地澳門人卻沒有染上陋習,牛不喝水按不得牛頭低,澳門人享受賭業帶來的奢華,而非受罪。
澳門地產近年雖呈泡沫化,但相對於香港,居住環境最少讓人有基本尊嚴,而且價格仍然適中。再加上古建築群引伸的建築高度限制,沒有靠害的屏風樓,不需抬頭,便可見一片天空,縱然街道狹窄,空間感比香港更覺舒適。
香港是美食天堂?澳門早就取而代之。香港因地產霸權下,趕盡殺絕了大量小本經營家族式特色食肆,變成清一色的連鎖飲食集團,所謂各國美食,幾乎位處酒店內,成富人專利。
相反澳門無地產霸權,美國人懂得中庸之道,刻意將麥芽糖拋在舊城區另一邊,另起爐灶,將螞蟻遷走,不碰葡萄牙人遺留下來的古建築群,結果一面滿是中國人,一面滿是西方人。西方人那區,環境優靜,沒有自由行,自然沒有名店集團,拉高舖價,成就到處小生意食肆,各具特色,平民價格,在地中海格局下,飽嚐口腹。
──至少這裡沒有兇惡的食環署,澳門街邊小販的格仔餅、金錢餅、雞蛋仔,便宜又好吃;還有路環漢記,手打咖啡一流,這種鐵皮屋店面是配搭的特色,轉換香港,早就被政府入紙罰錢罰到結業。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回過頭質疑說,帶旺澳門賭業的何鴻燊都算做中國人喎,關葡萄牙人啥事?那聽好了:何鴻燊當年是全靠澳葡政府撥出當年的澳門市政廳,改建賭場,亦即愛都酒店營業,沒有葡萄牙,何來何鴻燊。
亦好在澳門政府專重歷史,上世紀末愛都酒店結業,澳門政府沒有說要清拆兼大興土木賣地賺錢,保留整幢建築,才能讓我至今遊澳時偶爾經過,還能夠借景憑弔何鴻燊和霍英東當年如何力抗傅老榕和高可寧,最少不用在一片空曠兼填海得來的土地,對著空氣,幻想皇后碼頭當年的盛大場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